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机电工程学院本科生第二党支部开展“追寻信仰之光 勇担时代使命”主题研学活动

2025年08月28日 17:23  点击:[]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此节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机电工程学院本科生第二党支部师生奔赴革命圣地延安,8月21日——24日开展为期3天的“追寻信仰之光 勇担时代使命”主题研学活动。师生以多元形式深度探寻红色根脉,在延安的窑洞与黄土间上了一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


沉浸观展:在文物史料中触摸信仰的温度

队员们走进延安文艺纪念馆,泛黄的乐谱、黑白的老照片与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的手稿、指挥棒静静陈列,将烽火岁月中“文艺为革命服务”的热血场景具象化。作为党领导文艺事业的“试验田”,鲁艺将艺术创作与革命任务紧密结合的经典实践,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笔墨作刀枪”的信仰力量。在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土布军装、锈蚀农具等文物串联起边区大生产运动的艰辛历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标语下,是革命先辈用双手创造奇迹的鲜活印记。延安革命纪念馆里,一盏煤油灯、一件补丁军装、一沓作战手稿,无声诉说着党中央十三年峥嵘岁月,延安精神的内核在文物细节中愈发清晰。


情景共鸣:在经典中激荡精神的力量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在鲁艺参观后,队员们与其他高校的30余名学子共同唱响《黄河大合唱》。当铿锵旋律响起,队员们嘹亮的歌声穿透时空,仿佛看见中华儿女奔赴战场的英勇身影,切身感受到文艺作品凝聚民族意志的磅礴伟力。这种“观展+合唱”的情景式学习,让抽象的精神具象为可感知的情感共鸣,进一步深化了对“文艺为人民”初心的理解。师生体验安塞腰鼓,感受黄土地上的革命豪情。那酣畅淋漓的鼓点,如同革命者一往无前的斗志;众人齐心的默契,恰似党群同心攻坚克难的生动写照。通过沉浸式体验,队员们不仅感受到黄土文化的坚韧与活力,更将非遗传承与红色精神紧密融合,在激昂的鼓点中体会到“团结奋进、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进一步升华了对革命豪情的共鸣。


对话圣地:在实地研学中对话先辈的初心

枣园革命旧址张思德纪念广场上,队员们在雨中诵读《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誓言与雨声交织,振聋发聩。延安枣园革命旧址管理处副主任曹峰老师以“延安窑洞有马列主义”为题,讲述窑洞中诞生的理论与实践智慧,让队员们明白“理论不仅要深刻,更要能解决实际问题”。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内,队员们聆听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管理处副主任张茁老师讲述爱国青年冲破封锁奔赴延安的故事,从土窑洞与小米饭的质朴生活中,读懂信仰的感召力。王家坪革命旧址里,延安王家坪革命旧址管理处主任冉春嫚老师讲述毛泽东与毛岸英“舍小家为大家”的家风故事,队员们数次热泪盈眶,对“初心”的理解从文字化为具象。梁家河知青旧居中,延川县委党校校委委员、高级讲师亢婉红老师动情讲述习近平总书记打坝淤地、建沼气池的实干经历,队员们围坐在窑洞前,深刻领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谛。


实践赋能:在助农直播中践行使命的担当

活动尾声,队员们化身“助农主播”,通过共青团“青耕中国”延安专场直播推介延安农产品,以青春之力赋能乡村振兴。队员们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产品,与观众互动讲解背后的故事,将服务乡村的热情融入每一句推介。从紧张到从容的镜头背后,是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升华。直播结束时,每位队员脸上都洋溢着由衷的成就感和喜悦。这次经历,不仅是一次切实的助农实践,更是一段珍贵的青春记忆。

3天的研学,延安的窑洞、文艺场馆与乡村土地串联起信仰的长链。队员们感慨:“历史不是标本,而是奔涌的活水。”从文艺火种到窑洞智慧,从经典传唱到助农实践,延安精神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新时代青年的前行之路——我们将以热血续写红色篇章,让红色基因在传承中绽放光芒。



















上一条:机电工程学院承办学校教师工作部“如何做个新时代的好老师”新入职教师培训活动 下一条:我院教师在第十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师图学与机械课程示范教学与创新教学法观摩竞赛中荣获佳绩

关闭

Copyright 2013 内蒙古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市赛罕区昭乌达路306号 邮编:010018 电话:0471-4309215